欢迎进入乐球直播官方网站!

追寻英雄足迹,坚定理想信念,体验红色文化,共筑中国梦想
领袖故事

领袖故事

彭真:读书成就豁达

2023-04-07 20:27:21 乐球直播 阅读

彭真(1920―1997),出生在山西省曲沃县的农民家庭,幼年跟随祖母练就一身好武艺,自幼喜爱阅读忠义报国的历史故事。虽家境贫寒,却聪明好学,少年步入学堂,发奋读书。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农家子,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,在压迫与反压迫中接受了马列主义,走上了拯救人民,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道路,成为一名“坚持真理,存真求实”而又豁达的无产阶级革命者。

  马列主义是我真正的追求

  彭真原名傅懋恭,1936年,曾用“炜实”为名发表文章。1937年,他正式改名彭真。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问他的“炜实”、“彭真”的由来和含义,他始终笑而不答。

  后来人们了解到,彭真母亲姓魏,炜字与魏谐音,代表光明的意思,其外祖母姓彭,这正是“炜”、“彭”的由来。而“坚持真理,存真求实”是彭真一生的追求,也是他为人处事的原则,对“真”、“实”二字的偏爱是他姓名的由来。

  彭真通过自己的一生,通过革命斗争践行了他对真理的寻找。

  彭真曾题词:“山西党史要从高君宇写起。”因为高君宇是彭真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引路人,与高君宇的相识,还要从他青年时求学开始。

  1919年,16岁的彭真考入山西侯马镇曲沃县第二高等国民小学校。因家境贫寒,他没有住校,是自带干粮,每天晚自习后回家。彭真学习刻苦,他的国文成绩极好,作文常被视为范文讲评。步入青年的他除努力学好功课外,还十分关心国家大事。

  这一年,五四运动爆发。学校老师向学生们传讲了北京、太原等地的学生爱国行动,心怀“铲除不平,匡扶正义”的彭真也开始带头在校内宣传,并组成宣传队,到侯马镇及周围村庄宣讲。由于早年的私塾苦读,喜听英雄故事,对民间口头文学的积累,使得彭真有了极好的语言能力,同学们推选他为队长。针对当地日货泛滥的问题,他喊出“打倒列强”、“振兴中华”、“抵制日货”的爱国口号。而这场运动又使他得到了提高和锻炼,充分展现了他的组织才能,表现出一个热血青年的爱国志向。

  1921年,彭真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。在进步教师的鼓励下,怀抱着实现救国救民的愿望,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,继续深造。

  省立一中是山西最早的官办中学,设施良好,教学内容丰富。教师大多毕业于名牌大学,都具有新思想、新知识与新观念。这里同时还是一所具有很好革命基础的学校。五四运动爆发后,学生思想进一步解放,各种社会活动频繁。

  1921年5月,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,高君宇在省立一中组建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,并负责宣传工作。此时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,省立一中成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中心。

  初到太原的彭真,立志下苦工夫学习,掌握更多知识,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。他看到封建军阀阎锡山,派亲信出任校长,殴打进步师生,压制青年学生的进步思想。作为一名热血青年,哪能坐视不管?入校不久的他便卷入了一场震撼山西的“驱逐反动校长魏日靖”的斗争。就在这次革命中,他结识了中共领导人——高君宇。从此,彭真改变了专心读书的打算,步入了革命道路。

  在贺昌的介绍下,彭真加入了一中的进步学生组织——“青年学会”,高君宇为他介绍《共产主义ABC》、《资本论入门》、《共产党宣言》、《新青年》等进步书刊。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马列主义,并在平民小学和夜校兼任教师,亲自授课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深入浅出地阐述革命道理。彭真后来回忆说,“在这里,我懂得了‘解放’的真正含义”,“不是一个人或某个人,革命不只是忠义行为,是为全体劳苦大众”。

  彭真找到了“真理”,为怀抱已久的“救国救民愿望”找到了理论依据,从此成为了一个马列主义者,将解放全体中国人民视为自己的人生理想。


  逆境中坚持读书

  1929年6月13日,彭真在天津被捕入狱,先后在天津和北平的监狱度中度过了6年的铁窗生活。入狱后,彭真组成党支部,领导同志坚持斗争。无论被转押到哪里,他提出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“允许政治犯阅读书报”。起初敌人不答应,他们就采用绝食的方法,经过殊死的斗争,狱方只得应许。

  彭真等被关押在北平第二监狱时,正值张学良主政。防止政治犯闹事,严加禁止共产党人看《水浒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等书。经过彭真多次交涉,张学良也较为开明,表示对马克思主义这样的“洋书”不甚介意。彭真得以利用坐监狱的空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,并组织难友共同学习。长时间的学习与思考,使得彭真在理论上造诣日深。

  1941年,彭真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回到延安,向毛泽东汇报工作,他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。从1942年开始,他先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、副校长,直至抗日战争结束。在此期间,他宣讲马列主义,认真研究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,并付诸实践。

  “文革”中,彭真度过9年监狱生活。他再次利用失去人身自由的时间,仔细研读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。狱中没有纸笔,他将女儿送来的画报和牙粉袋撕成窄窄的纸条,把嚼烂的米饭粒贴在书上,标出重点,加强记忆。几年内,他用这种方式标出重点的书竟有30多本。

  1975年,出狱后的彭真被安置在陕西一个偏僻的地方,仍然身处逆境。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理论,用钢笔在自制的小本子上写下了密密麻麻、整整齐齐的读书笔记。

  早年的生活磨炼、在太原读书期间对马列主义的研读、革命实践与铁窗生活练就了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屈性格,使他在人生的低谷中,哪怕是在监狱中,都始终坚持读书学习。

1986年,84岁高龄的彭真回乡探亲,家乡的村民都胆战心惊,因为“文革”期间,故乡的亲属都受到迫害,他的母亲、一个弟弟与一个侄子被斗致死。他在同村干部、群众座谈时说,“不算‘文化大革命’旧账,把那些旧仇宿怨统统扔掉,团结起来,干社会主义,搞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”。

  后人评价他:“彭真,具有文人的才华与武将的豪迈气度。”幼年习武,少年求学,彭真不只学得知识,而是求得精神。他说自己“欣赏岳飞,不因其有一身武艺,而是不畏权贵与金钱诱惑,为国为民,此为大义之举。受到诬陷时,坦然面对”,“历史自有评定”。

  读书,给了他灵魂,使其成为共产主义者;读书,给了他豁达的性格,使其坦然面对人生起伏。